溶出仪是专门用于检测固体制剂(如片剂、胶囊等)溶出度的药物试验仪器,它能模拟人体的胃肠消化运动过程,配合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检测药物制剂的溶出度。 这是一种控制药物制剂质量的体外检测方法,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研究、生产和检验。
1.配制溶出介质
溶于溶出介质中的气体可能会干扰溶出结果的重现性。因此,在配制溶出介质前,因对纯化水进行脱气处理,具体方法有:超声、煮沸、加热至41℃后真空脱气等。若使用加热脱气的方法,要等脱气结束后,水温降至室温时,再进行配制,以免加入盐酸或醋酸后,其受热挥发,影响溶出介质的pH值。
不同来源的纯化水pH值不同,当使用纯化水为溶出介质时,在使用之前应该确定水的pH值,以免因水的pH值不同,造成溶出数据的变化。
2.搅拌桨(篮)
应用转篮法进行试验时,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,观察转篮空隙是否发生堵塞,如堵塞,用超声处理或在稀硝酸中煮沸、再经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,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。同时,还应注意转篮的形状是否完整,如发生扭曲变形,应及时更换新的转篮。
3.周围环境
溶出仪的搅拌桨(篮)的晃动,会影响搅拌桨(篮)与溶出杯的同轴度。搅拌桨(篮)的晃动,一方面来自于仪器自身因素引起的晃动,另一方面设备周围的环境,如:离心机、涡旋机、真空泵等设备产生的震动,也会使搅拌桨(篮)产生晃动。因此,在溶出实验进行过程中,尽量减少其他设备对溶出仪的影响。
除此之外,在溶出试验时还应注意,取样针的高度,搅拌桨的(篮)转速、溶出介质的实际温度等其他因素,在考察对比原研制剂和自制品的溶出曲线时,造成溶出曲线不一致的并不只是处方工艺的差异,应注意实验中的各个细节对溶出结果的影响。